2020-04-05 08:30:13 济源人事考试网 //jiyuan.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济源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0河南济源事业单位考试公基每日一练解析(4月5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济源华图微信公众号(jiyuanhuatujiaoyu) 。
86.(单选题)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此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以上这种现象是货币政策的:
A.外部时滞
B.内部时滞
C.通货膨胀效应
D.通货紧缩效应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外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按照美国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GDP的影响的最高点,一般要经过一至两年的滞后才能达到。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属于外部时滞的内容,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内部时滞:“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即经济问题出现到开始实施政策间存在时间差)。题干属于外部时滞,不是内部时滞。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题干属于外部时滞,不是通货膨胀。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题干属于外部时滞,不是通货紧缩。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难度】中等
87.(单选题)小赵工作一年存下一万元钱,考虑用这笔钱进行投资。他打算用3000元投资储蓄存款,2000元投资股票,3000元投资国债,2000元购买保险。小赵坚持分散投资理念的理由,主要是考虑投资对象的:
A.风险性
B.返还性
C.流通性
D.保险性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分散投资也称为组合投资,是指同时投资在不同的资产类型或不同的证券上。分散投资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不降低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这也意味着通过分散投资我们可以改善风险、收益比率。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返还性是社会主义税收的特性之一。即虽然不直接归还给每个具体纳税人,但具有整体的返还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分散投资理念和返还性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C项与题意无关,因此不当选。
D项: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与题意无关,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难度】中等
88.(单选题)以下关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是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方式
B.商业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C.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历史上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但二者并不是对立的。银行信用很大部分通过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来提供,由商业信用转化而来。
二者的区别: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是中介,而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对象主要是闲置的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
3.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而且较之商业信用有较多的优越性,规模大,期限长,不受商品流转的方向性和企业的准备金规模与资本回流的限制;
4.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专门从事货币与信用的货币资本家,另一方是职能资本家。
由此可知,B选项是银行信用的特点而非商业信用。B项说法错误,因此当选。A项是商业信用的特点,CD项是银行信用的特点,说法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ACD项不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微观经济
【难度】中等
89.(单选题)如果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就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这是属于行政强制的哪种原则:
A.法定原则
B.适当原则
C.教育与强制结合原则
D.救济原则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法定原则即是否实施行政强制是由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题干强调适当,不是强调教育与强制相结合。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救济原则是指在权利人的实体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由有关机关或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消除侵害,使得权利人获得一定的补偿或者赔偿,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题干并无体现救济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难度】中等
90.(单选题)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这种情况被称为:
A.凯恩斯陷阱
B.货币偏好
C.货币幻觉
D.流动性偏好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题干反映的就是货币幻觉的定义。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C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凯恩斯陷阱又称为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货币偏好指的是依据消费需求的不同、地区差异的不同、交易习惯等的不同人们对货币的一种使用偏好。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流动偏好(又称“流动性偏好”或“灵活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难度】中等
91.(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利于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对策是:
A.改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政策
B.增加劳动供给和就业的政策
C.增加政府投资支出
D.促进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资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储蓄率的降低、投资的减少和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难度的增加。因此不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由此可知,D项错误,此题为选非题,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所以改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劳动力供给充足,抚养比低,社会储蓄较多,有利于物质资本的形成。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改善民生,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增加劳动供给和就业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增加政府支出会增加总需求,总需求增加了,有利于促进GDP的增加。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支出,也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难度】中等
9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抵押物的是:
A.土地所有权
B.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C.建设用地使用权
D.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担保法》第三十四条,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二)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三)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四)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五)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依据上述法条的规定国有的土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作为抵押物。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BD项: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七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由此可知ABD项都属于上述法条中的不得抵押的财产。AB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难度】中等
93.(单选题)关于合同无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同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B.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也无效
C.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D.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有三种条款是有效的:
1.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
2.因合同无效返还由该合同取得的财产;
3.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由此可知,合同无效后,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是有效的。B项说法错误,此题为选非题,因此当选。AD项属于《合同法》中第五十二条中合同无效的内容,说法正确,但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C项: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六条,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无效合同自始无效。C项说法正确,但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难度】中等
94.(单选题)郑某有一翡翠,他在去朋友蒋某家的路上将其丟失,该物其实被蒋某的邻居张某捡到,张某捡到后见该翡翠漂亮便制成了吊坠,后郑某发现向张某索要,则:
A.翡翠已经被制成吊坠,郑某无权向张某索要
B.郑某有权索要该吊坠,也不必给张某补偿金
C.郑某有权索要该吊坠,先须给张某补偿吊坠配饰费用
D.吊坠属于郑某和张某共同所有,二人应变卖后按份分配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对被盗、被抢的财物或者遗失物,所有权人等权利人有权追回。由题干可知郑某是遗失物所有权人,因此郑某有权索要该吊坠。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的当事人的原则确定。加工时指在他人之物上附加自己有价值的劳动使之成为新的财产。对加工物所有权的归属,一般由当事人协商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原则是归原物所有人,并给予加工人补偿,但是当加工价值大于材料价值时,加工物可以归加工人所有,但应对原所有人以补偿。因此郑某应补偿张某费用,C项符合题意,当选。ABD项与C项是冲突选项,不符合上述法条的规定,因此不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民法
【难度】中等
95.(单选题)控制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中层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下列各项中关于控制的一般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B.衡量绩效、确定标准、纠正偏差
C.确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绩效
D.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确定标准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控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立标准;第二步,根据建立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情况;第三步,纠正实际执行情况偏离了标准和计划的误差。即,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BCD项顺序不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管理公文*管理
【难度】中等
以上是2020河南济源事业单位考试公基每日一练解析(4月5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河南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济源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Gjn)华图教育官方微信
华图总部: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829610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
华图分校:河南华图郑州黄河路交卫生路向北三叉口东50米路北华图教育培训基地
(红旗路交卫生路东50米路北)
客服热线:0371-8709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