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09:33:12 济源人事考试网 //jiyuan.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济源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0年河南济源招教教宗每日知识点与练习(4月28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济源华图微信公众号(jiyuanhuatujiaoyu) 。
招教早班车 教育心理学 态度与品德
1、第12届中国航展开幕在即,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将首次炫舞中国航展。中国空军11月4日发布宣传片及海报,介绍这支“学院派”飞行表演队。
2、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3、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5、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6、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7、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9、不良行为的矫正: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每日一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科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3.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4.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 )
A.解冻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7.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其( )的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A.王某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郊游
B.李某在宴会上不理睬与自己有过节的小张
C.赵某很不喜欢上司的夸夸其谈,但为了面子而不得不恭维他
D.小黄正在戒烟,他的同事给他香烟的时候被他婉言拒绝了
9.“主张人必须保持认知的协同或心理的平衡状态,当两种认知或认知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的观点来自(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平衡理论
C.认知失调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
10.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D.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1.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如下阶段( )
A.依从 B.醒悟
C.认同 D.内化
12.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3.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前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包括( )
A.相对功利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惩罚和服从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5.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
C.义务感D.责任感
三、判断题
16.中学生的道德意志水平比小学阶段有所提高,但仍不完善。( )
17.品德等同于道德。( )
18.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意志。( )
1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情感。( )
2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2.答案:A
解析: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3.答案:C
解析:他律阶段。5—8岁儿童。他律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4.答案:A
解析: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5.答案:C
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改变。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故本题选C。
6.答案:D
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故本题选D。
7.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故本题选C。
8.答案:C
解析: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故本题选C。
9.答案:C
解析: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故本题选C。
10.答案:D
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道德推理的最髙阶段。故本题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1.答案:ACD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2.答案:ABC
解析:分为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水平。
13.答案:AC
解析: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14.答案:ACD
解析: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5.答案:ABCD
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三、判断题
16.答案:正确
解析: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生的道德意志水平继续发展。
17.答案:错误
解析: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其形成和改变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性质和发展等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18.答案:错误
解析: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19.答案:错误
解析: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识。
20.答案:错误
解析:采用两难故事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伯格。
以上是2020年河南济源招教教宗每日知识点与练习(4月28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济源招教,招教教宗,济源教师招聘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济源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Gjn)河南华图视频号
考题免费刷
(可看回放)
行测/申论/公基/职测
华图菁英师资线上带刷,不收费
华图教育官方微信
华图总部: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829610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
华图分校:河南华图郑州黄河路交卫生路向北三叉口东50米路北华图教育培训基地
(红旗路交卫生路东50米路北)
客服热线:0371-87096515